文章阐述了关于明式传统工艺,以及明式家具蕴含的工匠精神的信息,欢迎批评指正。
1、明式家具是大漆的。明式家具都是上大漆的,现在这种传统工艺仍在使用。传世的明式家具流传到北方后,在修缮过程中,由于北方工匠不掌握揩漆工艺。
2、濮氏通过研究认为:明清时期,以苏作为代表的明式家具都是上大漆的,现在这种传统工艺仍在使用。传世的明式家具流传到北方后,在修缮过程中,由于北方工匠不掌握揩漆工艺,就将原来的大漆磨去,改烫蜡工艺。经过这样处理的传世家具,在故宫、颐和园的部分家具中,仍可看出揩漆的痕迹。
3、需要指出的是,古代的漆主要指大漆,现代常用的是化工漆,由于化工漆时间久了之后会变硬甚至脱落,因此,擦漆家具日后保养时可以适当用一些柠檬酸,能够达到软化效果。
1、其用材上视野广阔。在用料选材上,清式家具推崇色泽深、质地密、纹理细的珍贵硬木,尤以紫檀为首选。清中期以前的宫中家具,选料最为讲究。如用料讲究清一色,或紫檀或红木,各种木料互不掺用,有的家具甚至用同一根木料制成;选材时要求无疖无疤,无标皮,色泽均匀,稍不中意,就弃之不用,绝不将就。
2、明式家具大量***用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,如方胜、盘长、万字、如意、云头、龟背、曲尺、连环等。与清代家具相比,明式家具的纹饰题材寓意更为雅致,显示出一种文儒高士的情趣,增添了明式家具的高雅气质。清代家具则以雕绘满眼、绚丽华丽的风格著称,其纹饰图案同样体现了这种美学风格。
3、时代背景和材料工艺差异 清代交椅与明式交椅在时代背景和材料工艺上存在显著差异。明清家具的品种和造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。例如,明代流行的酒桌和圆靠背交椅在清代逐渐被淘汰。清式家具的代表之一是庄重的太师椅。此外,清式家具中的茶几多为红木或新黄花梨制品,且不见于年代较早的制品。
1、迄今为止已写出专著10余部,论文90余篇。其中在家具方面的专著有《髹饰录解说》和《 明式家具珍赏 》 等 。后者阐述了明代家具的制作工艺、榫卯结构基本结合的分类、家具用材的选择、装饰的技法工艺等 ,自 1985 年9 月出版发行后 ,引起了很大反响和重视,已被译成英、法、德文等数种版本。
2、造型大方,比例适度,轮廓简练、舒展。结构科学合理,榫卯精密,坚实牢固。精于选料配料,重视木材本身的自然纹理和色泽。雕刻红脚处理得当。金属饰件式样玲珑,色泽柔和,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。
3、明代家具的造型非常简洁明快,工艺制作和使用功能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。这一时期的家具,品种、式样极为丰富,成套家具的概念已经形成。布置方法通常是对称式,如一桌两椅或四凳一组等等,在制作中大量使用质地坚硬、耐强度高的珍贵木材。
笔者观察,因为束腰的出现,椅子其他地方也做了相应改进。桌腿与靠背立柱***用的是一木连做,这应该是为了提高椅子的牢固程度考虑的。椅子四腿间全部没有管脚枨,想来这是为了实用,为了使椅子的搬运更灵活和方便。束腰下面的枨和倭佬的变体结合也很有新意,原先本来是两腿之间加横枨,枨上竖倭佬。
明清圈椅形制与结构有根本区别,明式圈椅一木连做,不做束腰;清式圈椅常带有束腰,一木分作。
杌凳 杌凳泛指没有靠背的椅子。分束腰和不束腰两种,束腰的蹬腿多以方材为主,腿足部分做内翻或者外翻马蹄状,不束腰的凳腿有圆形也有方形,腿足部分都是直线形的。
关于明式传统工艺,以及明式家具蕴含的工匠精神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,感谢你的耐心阅读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。
上一篇
我看传统文化的发展
下一篇
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的例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