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传统美食 > 正文

艾粿做法

简述信息一览:

清明果制作方法

1、蒸笼垫油纸/芭蕉叶,清明果间隔摆放防粘。水沸后上锅,大火蒸10-12分钟,开盖刷一层熟油(防干裂)。技巧与小贴士 颜色保鲜:艾草焯水时加碱,蒸制时间不宜过长。 口感调节:粘米粉占比越高,口感越Q;纯糯米粉更软糯但易塌。 保存方法:凉透后包保鲜膜冷藏,复蒸或煎热食用。

2、保存方法:冷藏2天内吃完,冷冻可存1个月(复蒸时表面喷水)。常见问题 Q:没有新鲜艾草怎么办?A:可用菠菜+抹茶粉(1小勺)替代调色,或直接网购艾草粉。Q:蒸后塌陷?A:粘米粉不足或蒸过头,关火后焖2分钟再开盖。

 艾粿做法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3、制作清明果的方法如下:准备材料:麦青草200克糯米粉300克豆沙馅200克处理麦青草:锅中放入适量清水煮沸,放入麦青草煮3分钟,以去除涩味。用纱布挤出青汁,备用。揉制青面团:把青汁趁热混入糯米粉中,揉成青面团。分割面团和馅料:将青面团和豆沙馅分别分成数量相等的小剂子。

4、清明果,又称青团或艾草团,是中国传统清明节时节的特色小吃,主要用艾草或青汁和糯米粉制作而成。

5、江西清明果的配方为糯米粉500克、粘米粉100克、艾草100克、食用碱1小勺、白糖适量,以及花生、芝麻、豆沙等馅料适量。具体做法如下:处理艾草:将艾草洗净,放入开水中焯烫。加入食用碱去除苦味并保持翠绿色。焯烫后捞出,用冷水冲洗并挤干水分,切碎备用。制作面团:将糯米粉和粘米粉混合在大碗中。

 艾粿做法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永安必吃十大美食

以下是永安的十大必吃美食:粿条:用大骨汤汤底长时间熬制而成,与粿条一起煮熟,润滑爽口,清甜可口。芋包:包皮用芋粉和红薯粉制作而成,内裹猪肉、香菇、虾等馅料,口感软糯,味道鲜美。艾粿:用艾叶与糯米制作而成,咸香美味,是永安人儿时的记忆。叉叉粿:用米浆制作而成的小吃,直接蘸酱吃,朴素但不失美味。

此外,永安还有米冻峰、糍粑、客家捶圆等特色小吃,以及当地传统名菜红糟醉香鸡,都是值得一试的美食。

特色:作为“永安三绝”之一,椒盐香豆腐的生意非常兴隆,特别是在饭点时分,常常挤得水泄不通。豆腐中加入酸菜、香菜和花生碎,汤汁浓稠,味道鲜美。推荐理由:豆腐口感丰富,汤汁浓郁,非常适合在寒冷的冬天食用,能够让人吃出一身热汗。喜欢辣味的食客还可以加上一勺辣椒,味道更加美妙。

永安粿条:永安粿条是福建省永安市的特色小吃之一,其味道鲜美、口感润滑,是外地游客到永安的必尝之美味。永安叉叉粿:叉叉粿是永安的特色小吃,不用筷子吃,而是用竹子做的叉子吃,所以叫叉叉粿,要蘸酱油吃。永安煨豆腐:煨豆腐是福建省永安市著名的传统小吃之一,通常称之为烫嘴豆腐。

艾草粿的做法和配料

1、一)艾草处理 将新鲜艾草洗净,去掉杂质和硬梗。把艾草放入锅中,加入适量的水,焯水1 - 2分钟。焯水可以去除艾草的苦味和杂质,同时使其变软,便于后续加工。捞出艾草,立即放入冷水中浸泡,以保持其绿色。然后将其沥干水分,切碎备用。

2、馅料:豆沙/咸蛋黄肉松/马兰头香干(按喜好选择)做法: 处理艾草:鲜艾草焯水后榨汁(或直接用艾草粉调水)。 和面:混合粉类加艾草汁揉成团,分小剂子压成碗状。 包馅:放入馅料收口搓圆,垫油纸蒸10分钟,出锅刷熟油防粘。Tips:蒸的时间不宜过长,否则会塌陷。

3、朴籽粿:潮汕地区清明食物,用朴籽树叶汁混合米粉蒸制,呈青绿色,味微甘,能清热祛湿。清明粿:又名青团、菠菠粿等,是南方各省汉族特色食品。外皮多用艾草或鼠鞠草做成,馅分甜咸,形状有“元宝形”和圆形。不同地区做法和配料有所差异,如漳州有多种馅料,庆元以粳米为主料等。

4、步骤1:将精盐、八角粉、五香粉、南乳、芝麻酱、蒜、汾酒等调制刷烤乳猪的调料,备用; 步骤2:将乳猪从内腔劈开,使猪身呈平板状,斩断第四条肋骨,取出这个部位的全部排骨和两边扇骨,挖出猪脑,在两旁牙关各斩一刀。随后,将小乳猪挂起来,并取适量香料匀涂猪内腔,腌40分钟左右。

5、其配料需肥肉白一斤,精面粉半斤,白砂糖三点七五两,鸭蛋三个。做法是先将肉白用双刀剁成肉浆,然后将面粉、白糖和肉浆拌匀。再将鸭蛋烙成蛋皮,薄如春饼。最后将拌好的肉馅装入蛋皮卷成的圆筒里,一条一条放入以纱布垫底的蒸笼蒸热,即可成为金灿灿、色香味俱佳的佳肴。

艾粿的来历,给的人感谢,谢谢啦

艾粿也叫“艾粄”艾粄,是清明粄中其中的一种,是一种美味的汉族传统小吃,属于客家菜。用粘米粉、糯米粉、艾草等做成,因加有艾草,故具有一定的药用保健功能。

寒食节传统:古代寒食节禁火,人们提前准备冷食,青团因耐存放成为首选。 祭祖象征:青色代表春天新生,用艾草或麦青汁染色,寓意对祖先的怀念和自然轮回。 地域演变:不同地区对青团的称呼和内馅各异,如上海用豆沙、绍兴用咸菜笋丁,闽南则称“艾粿”。

蒿子粑粑是皖南一带的小吃,因其色调而得名。用清明前后才有的一种艾草的汁拌进按比例配好的糯米/粘米/面粉里,手工揉匀,再根据各人喜好包裹进不同的馅料蒸制而成。在中国其他地区也有类似的传统糕点,制作方法及食用习俗与青团大同小异,皆为清明前后的糯米/粘米制食品。

在闽南和潮汕地区,人们习惯称之为“艾粿”,而广府地区则通常将其称作“艾饼”。 制作完成的蒿子粑粑口感清甜,甘香软糯,散发着艾叶的独特香气,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美食。

清明果的步骤

1、清明果(又称青团、艾粿)是清明节的传统小吃,主要用艾草或鼠曲草和糯米粉制成,口感软糯,馅料可甜可咸。

2、制作艾草青团(又称清明果)是一种传统的中式点心,尤其在清明节前后流行。以下是详细的家庭版制作步骤,分为 艾草处理、面团制作、馅料准备、包制与蒸制 四个部分:艾草处理 准备艾草 选用新鲜嫩艾草叶(约200克),洗净后摘去老茎,保留嫩叶和嫩尖。

3、蒸制:在蒸笼上铺上油纸或蒸布,将包好的清明果放入蒸笼,注意留出一定的间隙。大火蒸10-15分钟,直到清明果变软熟透。 出锅:蒸好后,趁热在清明果表面刷一层薄油(防止粘连),稍凉后即可食用。小贴士:艾草汁的浓度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调整,颜色深浅会影响成品的色泽。

清明粿是什么

清明粿是中国南方地区(尤其是江南、闽浙一带)在清明节期间制作和食用的一种传统节令小吃,也被称为“青团”“清明粑”“艾粿”等。它既是祭祀祖先的供品,也是应季的民俗食品,具有浓郁的文化和地域特色。

清明粿最初是寒食节的食俗,后因清明节与寒食节的发展,被赋予了清明节。寓意一年吉祥如意、平和安康。清明粿是清明节祭祀先人的祭品,人们通过模具将愿望印在清明粿上,祈求获得祖先和神明的护佑和祝福。祭拜过后吃下清明粿,则相当于许下的愿望得到明神和祖先的应允,一年都能吉祥如意、平和安康。

清明粿,一种传统节令食品,其主要原料通常选用艾草或鼠麴草。鼠麴草,别名清明草、念子花、佛耳草等,具有白色绵毛,叶片如菊叶般小巧,开有小黄花,属于一年生的绿色开花草本植物。鼠麴草生命力旺盛,繁殖能力较强,易在某地迅速繁殖,一年可开花两次,分别在1月到4月和8月到12月。

关于传统美食艾粿和艾粿做法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,更多关于艾粿做法、传统美食艾粿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