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传统美德 > 正文

广西传统文化

今天给大家分享广西民间传统美德,其中也会对广西传统文化的内容是什么进行解释。

简述信息一览:

壮族传统节日和风俗

与汉族共有的传统节日壮族过春节、元宵、清明、端午、中秋、重阳等节日,部分习俗融合民族特色。如春节会包特大粽子“风莫”,象征丰收;中秋节除赏月、吃月饼外,还举行“拜月神”仪式,蒸粉糕、杀鸡宰鸭庆祝。其他特色节日火把节:农历六月廿五,点火把驱邪、跳竹竿舞、杀牛祭神,祈求丰收。吃立节:流行于龙州、凭祥一带,正月三十,纪念将士凯旋,舞龙舞狮、唱歌欢庆。

壮族主要的传统节日为农历三月初三,风俗涵盖节日活动、敬老传统、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。传统节日及习俗农历三月初三,亦称“上巳节”,是广西壮、汉、苗、瑶、侗等多民族的共同传统节日,广西三月三又称歌圩节、歌婆节或歌仙节。

 广西传统文化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花婆节是壮族的传统节日,民间传说,壮族始祖六甲是从花朵中生出来的,后来主管赐花送子之事。所有的人都是从六甲花园中的花转到世上来,故其被奉为花婆神。农历二月二十九为花婆神的诞辰日。

壮族三月三:这是壮族人民最为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,主要用来祭祖和祈求吉祥安康。在这一天,壮族人民会身着节日盛装,参与舞龙舞狮、对歌跳舞等庆祝活动。 壮族五月初五:即端午节,壮族人民会举行赛龙舟、荡秋千和踩高跷等传统庆祝活动,以此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。

广西的民间传说故事有哪些?

壮族古代英雄传说《岑逊王》、壮族歌王传说《刘三姐》、毛南族英雄人物传说《谭福旺的传说》等。《岑逊王》 杨士衡、覃建才搜集整理,收入《壮族民间故事选》第一集。岑逊走遍南方壮区,挖通了两江一河,消除了洪水,造稻田鱼塘,教人制犁耙,播五谷和养鱼、打猎,使百姓安居乐业。

 广西传统文化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广西刘三姐故事的起源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民间传说。刘三姐的故事充满了***色彩:刘三姐的生平:刘三姐生于唐中宗神龙元年(705年),自幼聪慧过人,能歌善唱。她12岁时便能出口成章,以歌代言,名扬壮乡。后来,她到附近各地传歌,吸引了众多前来对歌的人。

土司罗武杰立即征招三百人进行训练,新兵初次操练,步伐很难一致,土司下令用木枷将新兵的双脚夹住,三人连成一伍,九人排成方队,统一步伐,只能向前,不准后退。经过严格训练后,这支队伍战法独特,勇猛顽强,为平倭寇立下了功劳。从此,三人木枷练兵法流行民间,演变成三人穿板鞋比赛。

广西壮族民间故事主要包括“三月三的传说”等,以下是关于这些故事的简要介绍:三月三的传说:故事背景:讲述了壮乡一位名叫韦达桂的丞相,他不仅学识渊博、才能过人,而且非常关心壮族人民的疾苦。免皇粮事件:在一年大旱期间,韦达桂成功说服土皇帝免去状乡的皇粮,为百姓减轻了负担。

壮族有哪些风俗习惯?

壮族风俗习惯 建筑 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(因为我们的周围不是山就是水,所以不喜欢都难,呵呵~)。在青山绿水之间,点缀着一栋栋木楼,这就是壮族人的传统民居。木楼上面住人,下面圈牲畜(现在好多了,因为改革开放了嘛0。无论是什么房子,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。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,两边厢房住人,后厅为生活区。

壮族的风俗习惯同样丰富多彩,节日庆典、婚丧嫁娶、饮食习俗等均体现了壮族的民族特色。节日庆典壮族的传统节日主要包括“三月三”、“五月五”、“七月七”和“九月九”。其中,“三月三”是壮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,也被称为“歌圩节”。届时,壮族群山唱歌,欢庆丰收,青年男女通过对唱选择配偶。

壮族的风俗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入赘风俗:男子到女方家从妻居,改姓女方姓氏,子女随母姓,继承母亲遗产。这种习俗在广西边远山区广泛流传,深受当地青年男女欢迎。应招入赘的男青年婚礼不设礼钱,由女方家准备婚礼所需。入赘后,男子在家庭和社会上受到尊重。

关于广西民间传统美德和广西传统文化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,更多关于广西传统文化、广西民间传统美德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。